广西:建设农业大数据中心 推进智慧农业发展
智能化大数据应用已走进广西的田间地头。广西大数据发展局供图
近年来,广西紧紧围绕“互联网+现代农业”,以建设智慧农业为目标,以广西农业云平台和广西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工程,积极推进物联网、大数据、3S技术等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应用,积极开展智慧农业试验示范,涌现出了“葡萄管家”、桑蚕智能养殖、捷佳润“蚂蚁数据农场”等一批物联网新模式,智慧农业发展成效初显。
打造农业大数据平台 推进智慧农业发展
在全国率先建设广西农业大数据中心,打造“广西农业云”,积极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在农业全产业链的应用。启动全国农业农村大数据示范省(区)建设,应用推广了包括农业生产指挥调度、农业地籍信息管理、农情报送、农产品价格采集、土地确权、产业扶贫信息系统在内的一批农业智能化应用系统,实现“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有效融合,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广西农业大数据管理平台通过抓好顶层设计、标准制订、支撑系统建设、数据资源整合、数据采集监测、数据分析应用、完善信息共建共享,建立农产品价格采集点,对农产品的产地和批发市场价格进行采集、监测及预判,以每周用“一张图”形式制作“图说农业大数据”发布农产品价格行情,做到“周周有信息,月月有报告,半年有总结”,为管理部门和生产者准确把握市场走势、合理调整种养结构提供参考。
“打开手机一点,就能看到养鸡养牛生产用药的注意事项、夏季养猪的实用技术,广西农业大数据平台网站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我还将学到的种养知识传授给贫困户,让他们早日脱贫。”灵山县烟墩镇邓三哥乐呵呵地说。
大数据绘就产业扶贫“一张图”
如今,广西已构建起产业扶贫、土地确权、优势特色产业大数据库,实现“一张图”管理。建立了54个贫困县产业信息、11.44万贫困户和500.26万人的电子档案,搭建了“一个门户、八大功能”的产业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对产业精准扶贫的推进和效果进行评估。对县级“5+2”、村级“3+1”共105个县78个特色主导产业大数据160多万条信息进行梳理录入,为产业脱贫提供数据服务和支撑,助力54个贫困县产业扶贫工作的开展。
广西农业大数据APP引入图像识别技术,实现了农业数据资源智能检索、农作物物联网识别应用,组建了产业扶贫、农产品单品种、东盟农产品等6大专项数据库。新增23个数据分析模型,形成农业产业、粮食生产、农业自然灾害等主题的“一张屏”监测分析。
目前,广西农业大数据平台利用农业信息技术中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技术,辅助农业决策者、经营者进行包括农业生产方案选择、过程控制、农事管理、施肥配方、成本核算、产品销售等工作,使农业生产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利润,提高生产效益,解决生产管理与“三农”最后一公里问题。
广西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葡萄管家采用“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合作模式,利用“葡萄管家”标准化生产平台,从产前、产中、产后为当地贫困户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全程生产农业技术指导及生产资料供应、葡萄产品销售等从生产到销售全产业链服务。葡萄管家以中高端葡萄品种种植替换原有经济价值较低的作物种植,亩产值可提升至2万至3万元。目前葡萄管家扶贫示范基地在都安、东兰、马山、隆安、上林、宾阳6个县落地,扶贫示范基地流转土地超过1000亩,涉及贫困户1200多户,贫困人数4000余人。贫困户不仅每天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在葡萄基地务工,入股的贫困户还获得葡萄销售额外分红。在东兰扶贫示范基地,全村59户贫困户全部参与种植,项目土地流转涉及东里村126户530人,每年通过土地流转收入9万多元,务工收入30多万元。
鸣鸣果园实施“公司+合作社(管理者)+农户”的模式,增加贫困户收入。公司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与贫困村开展合作,目前发展了当地50多户贫困户共种植柑橘3000多亩,贫困户跟随公司在风险极低的情况下实现增收脱贫。同时,公司帮助贫困户发展沃柑种植,开展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结对扶贫。贫困户从银行贷到资金后,公司将种植基地划块承包给贫困户经营,统一技术标准,落实承包责任制。目前,该公司接受了当地60多户贫困户的承包申请,使每户每年可获得5000至1万元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