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深耕农业赛道激发乡村振兴“新引擎”
人间四月天,走进山西大同,黄花生物科技观光工厂暨大同黄花研学基地已基本完成建设布局,近日将对外开放;千亩连片的“北斗+智慧农业”支撑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试点田里,酝酿着丰收盛景……
近年来,大同市坚持把农业作为转型发展的“四大赛道”之一,聚焦“6+2”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农业农村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打造首都特优农产品供给地,持续深化科技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激发乡村振兴蓬勃发展。
全方位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带动独具地域特色的特优农产品“走出去、闯市场、增效益。”大同市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品牌打造等多种举措,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研发培育黄花“拳头产品”,巩固提升全国黄花产业引领区影响力,进一步擦亮“中国黄花之都”金字招牌。
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据了解,大同市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等。建立健全企业服务机制,为这些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市场开拓等全方位服务。2024年,大同市新认定了15家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的总数达到了225家。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围绕有机旱作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方面给予市级农业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着力突破主粮产业链、杂粮产业链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技术难题,构建了农科教、产学研精准高效、多方协同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遴选发布粮食、蔬菜、中药材、养殖等十大类30项优质高效主推技术,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培育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训基层农技人员,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2024年,大同市承担农业农村部“北斗+智慧农业”玉米单产提升试点,构建“良田+良种+良机+良制+良法”融合体系,入选全国智慧农业十大典型案例,试点玉米的平均单产高达2481斤,同比提升了333斤,增幅达15.5%。今年这一模式继续向全市推广,随着规模化种植区接入智慧农业平台,全市春耕机械化率显著提升。